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因公出國人員報告書            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報告人

 

莊庭瑞、許鈞南

服務單位及職稱

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研究所

 

A

4

張,

出國人員有數人者,

會議類別或考察項目

彙整提

出報

告。

請於授權聲明欄簽章,

授權

本中心重製發行公開利用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出國期間

03/25∼4/1

出國地點

澳洲

 

出國事由

出席 47th IETF meeting 和 MINC task force meeting

 

 

 

報告書內容包含:

一、會議紀要

二、我們的分析與建議

三、    後語[A51]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等三部分詳述於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

聲 明 欄

本出國報告書同意貴中心有權重製發行供相關研發目的之公開利用。

授權人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簽章)

 

報告書內容:

 

一、 會議紀要

 

以下是此次會議中有關國際化網域名稱 (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s, IDN) 或多語系網際網路名稱 (Multilingual Internet Names, MIN) 場次的紀要。一共有四場次。除了第二場次屬 IEFT (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) 的正式議程之外,其他三場是 Multilingual Internet Names Consortium (MINC) 所安排的。以下依序簡要記錄會議情形。

 

1. MINC Task Force Meeting (03/27, 0700-0900)

 

經由國維兄的幫忙,在開會前的一天,我們與香港的 Pindar Wong 先生聯繫上。Wong 是 APIA (Asia Pacific Internet Association) 主席、ICANN 董事會成員,經由他的引介,我們與部分與會人士先見了面。當天出席會議的人士包括 (in alphabetical order):

 

Harald Alvestrand (IETF IAB)

Kilnam Chon (KAIST / APTLD)

Tyng-Ruey Chuang (Academia Sinica / TWNIC)

David. R. Conrad (Nominum, Inc. / ISI)

Gyeongseong GIM (Busan National University)

Scott Hollenbeck (Network Solutions, Inc.)

Chun-Nan Hsu (Academia Sinica / TWNIC)

Joshua J. Lee (IBI Co., Korea)

Bill Manning (ISI)

Chanki Park (KRNIC)

YJ Park (i-DNS.net / APTLD)

Bill Semich (.nu domain / APTLD iNAME Interim Coordinator)

TAN Tin Wee (NUS, tele-conferencing from Singapore)

Gitanjali Talwar (NUS / administration assistance)

Shuichi Tashiro (Electrotechnical Lab. / JPNIC)

Pindar Wong (APIA / ICANN)

Yoshiro Yoneya (NTT / JPNIC)

 

會議一開始自我介紹時,我們說明國維兄無法出席,所以 TWNIC 派我們來。我們的看法是: "We will like to see the development of requirement and standard. We then concern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issues." 這是會前請教勝雄兄,得到的意見。我們也說明勝雄兄與中研院同仁已有一套系統,以及中研院對此問題的興趣。

 

會議一開始因為有 Alvestrand、Manning、Wong 等對系統或相關議題深度瞭解的人參與,討論的重點都在網域名稱系統 (Domain Name System, DNS) 國際化的可行性、互通性、相容性上。Manning 提議應該將目前已有之系統之原始碼釋出,讓大家分別測試以上的問題。當然這牽涉到商業機構的意願。在場的好像只有 Semich、JPNIC、TWNIC 表示可以釋出原始碼。Chon、YJ Park、Semich、Tan 擔心 ICANN/IETF standardization 的速度太慢,認為以 W3C 為模式,有MINC 這樣的組織去進行,事情會比較快。Wong 認為這是 ICANN 中 DNSO (Domain Name Support Organization) 和 PSO (Protocol Support Organization, IETF 為其中一員) 之間一個 gap 的問題,而且 multilingual ccTLD 和 multilingual gTLD 的問題一定脫不了 ICANN 的職責。我們再次強調 requirement 和 standardization 應是優先議題。Manning 提議有一個 core standard 較好。Chon 認為該作一次既有 IDN/MIN 系統的 deployment survey,以及 registration coordination 的需要。接下來大家對 MINC 的會員結構有一些討論,但沒有結論。提到若要在七月於日本舉行的 ICANN 會議中正式成立 MINC,那還要兩次集會。分別是五月十二日左右於 Bay Area (task force meeting),和六月六日左右於東京 (open meeting)。

 

2. IETF 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s Working Group (IDN WG) session (03/27, 1300-1500)

 

在場約有一百人左右。James Seng (i-DNS.net) 是 session chair。議程如下:

- Requirements from Japan, Yoshiro YONEYA, 10 minutes.

- Requirements from Korea, Gyeongseong GIM, 10 minutes.

- Boxes in IDNS, Harald Alvestrand, 10 minutes.

-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RLs: history, Larry Masinter, 10 minutes.

  <http://www.normos.org/ietf/draft/draft-masinter-url-i18n-04.txt>.

- Hostname vs domainnames, Mark Andrews, 5 minutes.

- Requirements document, James Seng, 50 minutes.

  <http://www.normos.org/ietf/draft/draft-ietf-idn-requirements-01.txt>.

 

講者的投影片及資料即將放在 IETF 的網站上。與會者對 Seng 的 requirement document 有非常多的意見。約有十個人發言。有些人甚至以客氣的方式講了一些蠻嚴厲的話。對於 requirement 中的編碼需求,以及對於 fall-back plan 的假設都持非常保留的態度。許多與會者認為,只是作網域名稱的國際化工作,以及有 8-bit through 的 DNS,並沒有解決問題。Encoding 的問題好解,但是既有的應用系統 (applications) 以及使用者的考量 (human factors) 的問題卻遠為複雜。例如,IDN 不僅使用於 Web 作為 URL 的一部份;IDN 也要是能 e-mail address 的一部份,為 mail servers 和 mail clients 所接受。另外還有 authentication 及 certification 等安全性的問題。另外還有 input methods 等問題。(若一個法國人要連上一個日文網域名稱的網址,他該如何輸入該網站名稱?)Multilingual DNS 如果只是資訊孤島,無法相連或是無法與既有 DNS 相容,那等於是把自己排除在全球性的資訊網路之外。若只是為短期商業利益,或國家的「需要」,求快速的作法,恐怕會得不償失。這個 session 在熱烈討論中勉強結束。在 Pindar Wong 的介紹下,我們認識了 S. Robert Austin (VP, internetshare.com)、Randy Bush (VP, VERIO)、John C. Klensin (VP, AT&T Labs.) 等專家們。與他們當面交談的感受,是他們大多對 IDN 持非常審慎的態度。一般認為,或許要十年以上的時間,才會有全面採用 IDNS 的情形。

3. BoF on MINC Proposal (03/27, 1900-2100)

由於在 IETF IDN WG 快結束時,Semich 公開邀請 IETF 的與會者參加這場 BoF,所以到場約有 30 人之多。包括一些 IDN/MIN 的業者。與會者尚包括 John C. Klensin (AT&T Labs.)、Zita Wenzel (ISI)、Paul Hoffman (internet mail consortium) 等專家。首先由 YJ Park 報告 MINC 成立之需要,Semich 進一步介紹目前的成員和 MINC 的進展和前景。(兩者之簡報詳見附件。)

 

Chon 提到 multilingual gTLD-like TLDs 註冊的問題(他稱為 charted TLD)。例如,.com 在使用漢字的系統裡,要翻成 .公司 或 .會社 或 .企業 ? Manning 認為這其實已是新的 gTLD,ICANN 一定會管的。這似乎得到多數在場的人的同意。Wong 強調個別的系統若要連到公眾的 網際網路,一定會需要 ICANN 的協助,但是目前有些作 IDN/MIN 系統的卻不承認 ICANN。另外眾人也提到,multilingual ccTLD 的問題。例如, .tw 對應到 .臺灣 或 .台灣 的問題。這牽涉到 ISO3166,是 ISO TC46 的職責。Klensin 提到 ISO3166 的歷史,說他原本是用於標示國際貨運的箱子的目的地,讓不同語系的工作人員,即使不懂貨物目的地的語言,也能裝卸轉送無誤。若將 country code 轉成目的國的語言,那就完全失去它的功能。它的功能就在於它是一種無歧義性的編碼,任何人都可以用當地語系的編碼表求出它的意義。就像電話中的國碼一樣,886 就是台灣,全球都一樣。與會者也認為, multilingual ccTLD 一定是 ICANN/ITU/ISO的職權。(隔天與 Chon、Park、Semich 三人早餐時, Chon 明白說 MINC 成立後,就是要向 ICANN 推薦一套 multilingual ccTLD 的標準。我說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)

 

與會的專家認為網域名稱系統的國際化 (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 systems) 並不是件太難的事,但並沒有解決問題。問題在於目前使用 DNS 的軟體系統,也要作全面的配合,這是一項大工程。目前一些 IDN/MIN 的作法,卻沒有考慮這些問題,有將網際網路分區化 (Balkanized) 的危險。Backward compatibility 和 interoperability 等問題,都是要優先考慮的,沒有人會希望因為 IDN/MIN 的問題,讓全球性的網際網路出現傳輸上的問題,或是讓當地的系統或使用者收到不能瞭解的訊息。

 

Chon 和 Tan 提議 MINC 的組織型態可以傚仿 W3C,但討論並無結果。

 

4. MINC Task Force Meeting (03/28, 0730-0900)

 

主要是討論日後推動 MINC 的計畫和工作分配,重點如下。

 

確定各 ccNIC 的連絡人如下:Qian/Mao (CNNIC), K.S. Kim/D. Lee (KRNIC), Murai/Tashiro (JPNIC), Wu/Huang (國維兄/勝雄兄, TWNIC)。行政支援由 NUS 之 Gitanjali Talwar/Helen Soh 和 TAN Tin Wee 負責。確訂下二次開會時間為:05/11 12:00 – 05/12 18:00, SF/USA 和 06/06 9:00 – 18:00, Tokyo/Japan。確定每月一次 tele-conferencing,下次時間為:04/20, 9:00 am,日本時間。

 

確訂各 Working Group 的負責人如下。Testing WG: Yoneya (JPNIC); Registration Policy WG: Wu (國維兄/TWNIC); Fund Raising WG (Tan/NUS); Standarization Affiliation WG (Semich) 。

 

TWNIC 可以負責 Registration Policy,算是不錯;事情少但影響大。是 Pindar Wong 幫我們爭取到這個工作的。MINC 打算收取 100 會員,總共要募集 US$ 500,000 元。i-DNS.net(新加坡公司) 和 IBI(韓國公司)打算各捐 US$ 10,000 和 US$ 5,000。Chon 和 YJ Park 建議各個 ccNIC 捐 US$ 100,000。MINC 所制定的標準可能將以 IEEE-ISTO 的方式進行,IEEE-ISTO 的網址為:<http://www.ieee-isto.org>.

 

二、 我們的分析與建議

 

1. 網域名稱當地化 (localization of domain names) 的需求,與日遽增,這有文化上的背景和區域性的需求。但是 DNS 是網際網路中(全域性的)的基石。任何 IDN/MIN 的作法,都應以持續維持既有 DNS 的穩定及互通為優先考慮。E-mail, ftp, telnet 都是建立在 DNS 之上,某些只適用於 http 或 Web 環境的作法,太過侷限。

 

2. 具高度共識的IDN/MIN 技術需求及標準,會需要一段時間(一至三年)才會成熟。具 backward compatibility 和 interoperability的全域性多語系的 DNS 可能要十年左右時間。來自與網際網路有關的技術及自制組織的專家,如 IETF 和 ICANN,對 IDN/MIN 抱審慎的態度;對於目前個別商業機構和區域性的作法,也大多持相當保留的看法。

 

3. 目前 MINC 此組織的籌設可說是因應商業的需求而產生,某些商業機構於其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。亞太地區的 CNNIC/JPNIC/KRNIC/TWNIC (簡稱 ccNIC) 目前是以自己機構的聲譽與資源為其背書。MINC 的技術能力恐怕要靠 Cornad 和 Manning 等專家的幫忙。一旦 MINC 正式成立之後,其目的與方向恐非這些 ccNIC 及技術專家可影響。在 MINC 的組織規章及成員未全面確定前,TWNIC 不宜資助 MINC。

 

4. CNNIC/JPNIC/KRNIC/TWNIC(/SGNIC?) 等組織,因為都有漢字網域名稱的問題,可考慮另行集會討論相關議題(如 gTLD 的漢字化及註冊問題,ccTLD 的漢字化等)。此集會最好獨立於 MINC 之外,並最好不要讓有利益衝突的 ccNIC 人員參加。TWNIC因為是 MINC 中 registration policy WG 的召集人,應可主動促成此種集會。JPNIC 的 Tashiro 基本同意這樣的建議。

 

5. 請TWNIC 指派專人持續參與 IETF IDN WG 及 MINC 的發展。我們兩人參加這次會議,可以說是趕鴨子上架。以後請務必事先協調國內此領域之專家與會。

 

三、 後語

 

出席此次會議要感謝 TWNIC 的資助(尤其是陳執行長的幫忙)及建明兄的督促,以及勝雄兄及國維兄的協助。本文中之觀點屬個人意見,未必反映 TWNIC、中央研究院或其他機關之意見。


 [A51]